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学科教学(物理)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费:24000 学制:3 授课方式:周末班 地点:河南

一、学校简介

  河南师范大学北依巍巍太行,南濒滔滔黄河,位于豫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新乡市,坐落在广袤的牧野大地、美丽的卫水之滨,是一所建校历史较长的省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理科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先后称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河南第二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2015年实现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111计划”。

  建校95年来,河南师范大学以“精育良才、教育报国”为初心,以振兴中国教育事业为己任,矢志不渝、自强不息,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06.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4.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126亿元,中、外文及电子藏书500余万册,期刊6000余种。设有25个学院,83个本科专业,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各类学生近5万人。建有全球唯一一家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和河南省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生物标本馆,办有独立学院(新联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和幼儿园。

  河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学校现有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8个,“化学”和“前沿物理与清洁能源材料特色学科群”分别入选河南省一期优势学科A类学科和特色学科A类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入选学科数位居全国地方师范大学第5位、河南省高校第2位(并列)。在2018年全球自然指数排行榜上,我校化学学科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60位,物理学学科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74位,学校综合排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70位、亚太地区高校第126位。

  河南师范大学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建校以来,曹理卿、郝象吾、孙祥正、赵新吾、赵纪彬、李俊甫、姚从工、魏明初、樊映川、杜孟模、孙作云、黄敦慈、许梦瀛、卢锦梭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在校执教。近年来,又涌现出王键吉、鲁公儒、徐存拴、郭宗明、常俊标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近2500人,有双聘院士7人,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千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近百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设有省级特聘教授岗12个。1人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实现了河南省该项荣誉的零突破。根据近几年的中国大学评价,我校教师学术水平、教师绩效和办学性价比均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在河南省前三名。

  河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厚德博学 止于至善”的校训、“明德 正学 倡和 出新”的校风、“修至学 立世范 启智慧 益品行”的教风、“尚诚朴 勤学问 重团结 养正气”的学风,熔铸了“崇文明道 尚诚守德 抱朴求真”的师大精神,以校风淳、教风正、学风浓、教学水平高享誉省内外。学校是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拥有4个国家级、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48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在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人才培养能力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在国际、国内竞赛中屡获佳绩,先后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校园戏剧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教育部“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创新奖等专业类最高奖、跆拳道世界杯团体赛冠军以及省部级奖励1000余项,15项创新创业成果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是河南省入选年会成果最多的高校。

  河南师范大学始终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建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2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共建科研平台5个。“十二五”以来,学校主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及优青、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国家星火计划、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800余项,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0余项,授权专利1000余件,其中中国专利金奖1项。以第一作者单位在SCI、SSCI、A&HCI、EI、CSSCI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近600部。基础数学、理论物理、绿色化学、生物工程、药物研发、环境科学、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居于国内先进水平。一批以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和抗肿瘤、抗病毒系列核苷类药物等为代表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

  河南师范大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40多所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我校作为创始成员单位推动的“中俄文化高校联盟”获得两国政府批准,与法国佩皮尼昂大学共建了“中法联合学院”,标志着我校教育国际化战略迈上新台阶。学校还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国际化培养,鼓励师生“走出去”,同时大力引进海外人才,常年聘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外籍专家来校任教。

  世纪沧桑砥砺,蕴积涵育;百年春华秋实,桃李天下。作为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高校,河南师范大学始终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与担当,矢志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他们以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技能、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骄人的工作业绩博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为母校赢得了荣誉。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根植中原文化沃土,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学校内涵,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为把学校建设成世界知名、全国著名、区域引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数据截止2018年9月)

、报名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 下同)或 2 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考生在报名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报,院系在录取时予以确定。

报名流程

1.网上报名:

确定自己达到学校和专业的招生条件后,在网报时间内进行报名、填写报名信息。

2.参加全国统考:

非全日制研究生统考时间一般在12月下旬,考前十天左右下载打印准考证。

3.学校复试:

初试通过即达到院校线的考生可以参加复试,复试一般在次年3-4月进行,由学校自行组织。

4.缴费入校学习:

学校会根据初试复试两次成绩择优录取,被录取的考生根据学校的录取通知按时报道缴费,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课程学习。

、咨询联系

0371-67584756

服务热线

0371-67584756

周—至周日8:30-20:00

邮箱:boshuohui@126.com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扫码咨询老师

Copyright ©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rd.   电话:0371-67584756

豫公网安备41019602002338号

豫ICP备2023018744号

感谢您对在职研究生信息网(研信网)的友好访问,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在职研究生信息网(研信网)的基本原则,本网将按照本声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提醒您仔细阅读。

一、用户须知

1、本网站尊重您的隐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处理网络个人信息的规定来处理您的信息。

2、本声明将介绍我们如何处理通过网站收集的所有个人信息,以及访问和更正这些个人信息的权利。

3、本网站享有变更本声明的权利,这些变更信息在更改的声明发布时立即生效。建议您定期阅读声明,了解声明变更的情况。

二、个人信息的范围和收集

1、我们收集您的个人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您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优化并丰富您的用户体验,这些个人信息是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您的个人身份的信息,包括:

①姓名

②移动电话

③您在网站的表格上输入的其他信息(电子邮箱、出生日期、学历等)

④在您上载到网站的内容中包含的任何个人信息

2、以上个人信息均是您自愿提供。您有权拒绝提供,但如果您拒绝提供某些个人信息,您将可能无法使用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可能对您使用产品或服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于不满18岁的用户,须在其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并且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三、用户信息保护

用户使用在职研究生信息网(研信网)服务过程中,根据具体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在职研究生信息网(研信网)将采取一切必要合理的措施保护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不会向第三方透露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以下情况除外:

1、经您事先同意,向第三方披露。

2、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或者行政或司法机构的要求,向第三方或者行政、司法机构披露。

3、如您出现违反中国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研信网)服务协议或相关规则的情况,需要向第三方披露。

4、为提供您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必须和第三方分享您的个人信息。

5、其它在职研究生信息网(研信网)根据法律、法规或者网站政策认为合适的披露。

以下情况造成个人信息外泄的,在职研究生信息网不负任何责任:

1、用户将个人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注册账户。

2、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信息的。

3、任何由于计算机问题、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因政府部门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的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

4、由于本网站链接的其他网站所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

四、用户的账号,密码和安全性

用户注册后将获得在职研究生信息网(研信网)的账号及密码,用户应当妥善账号及密码并对通过账号进行的行为负责。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用户账号或安全漏洞,应立即通知在职研究生信息网(研信网)

五、邮件、短彩信服务规则

用户同意在职研究生信息网(研信网)有权通过邮件、短信、彩信等形式向用户发送订单信息、促销活动公告等,如果用户不想接收来自订单信息以外的邮件和短信,用户需及时通知在职研究生信息网(研信网)

六、责任限制

在职研究生信息网(研信网)对于用户因使用网络服务而遭受的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承担责任,亦不对用户所发布信息的删除或储存失败承担责任。

七、用户义务

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义务:必须符合中国有关法规,不传输任何非法的、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伤害性的、庸俗的,淫秽等信息资料。不使用网络服务进行非法用途,如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或侵权行为。不干扰或破坏网络服务或与网络服务相连的服务器和网络。遵守所有涉及使用网络服务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用户须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若用户违反上述任何义务,在职研究生信息网(研信网)有权作出独立判断立即取消用户服务账号,并保留追究用户法律责任的权利。用户在在职研究生信息网(研信网)的使用记录将作为用户违反法律的证据。

八、更正或投诉

如果您需要查询、修改或更正您的个人信息,或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有任何疑问或投诉,您可以拨打电话0371-67584756联系我们。

九、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

本服务条款的生效、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如发生争议应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裁决,仲裁裁决是终局的。本服务条款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相抵触而导致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